小孩可以不上幼儿园吗(不上幼儿园直接上小学行吗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软实力)
有网友在网上询问:不想让孩子上幼儿园,不上幼儿园直接上小学行不行?
这位网友觉得,幼儿园每月两千多,要上三年,关键幼儿园也不教孩子知识,以前大班老师还给孩子做一下幼小衔接,如今不让幼儿园提前教小学知识,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就等于光玩了,花那么多钱不值,还不如让娃在家玩,等到6岁直接上小学。以前大家不都没上过幼儿园吗,为什么如今就非要孩子上三年幼儿园呢?
说说我身边几个朋友孩子的例子吧。
英子的儿子快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,我们都问他给孩子找好幼儿园了吗?英子说他不打算让儿子上幼儿园了,已经给儿子看好了一个私塾,一个班只有六个孩子,私塾还教孩子古诗词、国学、传统文化,英子觉得幼儿园啥都不教,就是让孩子玩,还不如送到私塾。
可是,在私塾待了一年多,英子就后悔了,想把孩子转到普通的幼儿园。英子说,刚开始是六个孩子、可中途有两个孩子不去了,就剩四个,而且私塾当初说好的各种教学活动,有很多其实就是个噱头,孩子一年多就学了《弟 子 规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论语》,感觉就是每天让孩子机械的去背这些。由于孩子少,孩子的性格也越来越内向。
每当英子带孩子玩,走到小区附近的幼儿园门口,孩子就停着不走了,对英子说:“妈妈,我想上这个幼儿园,这里面的小朋友多,不想去私塾了。”
看孩子不愿去私塾,后来英子找关系,给孩子找了个幼儿园,让孩子插班进去。
芳芳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,到了三岁该上幼儿园的时候,芳芳做了一个决定,自己在家带孩子,直到孩子六岁,把孩子送入小学。
就这样,芳芳在家里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,陪孩子玩,还当起了孩子的老师。可是芳芳是个急性子,也不懂什么教育心理学,经常在教孩子东西时对孩子发火。
芳芳觉得自己三年的付出,让孩子学了很多知识,认了很多字,孩子直接上小学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可现实情况确是,孩子到了小学后,不但学习上跟不上,习惯、性格、社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。
理想很好,但现实很骨感,在目前社会条件下,小孩上幼儿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,除非家里有矿或者以后不打算让孩子在国内读书。
很简单,幼儿园里的氛围、环境,家里是达不到的。
孩子在家,可能是爷爷奶奶带、也可能是保姆带,好一点的话,妈妈自己带,家里只能保证小孩子不饿着、不冻着、不磕着,但是不能给他一群小朋友的集体生活。
小孩若没有走出去和幼儿园小朋友待一起玩,长期独自在家,会变得孤僻甚至自闭。
小孩有小孩的世界,他们也和我们一样,渴望和同龄人在一起,渴望朋友,渴望被老师、小朋友认可。
幼儿园里,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度过三年,是孩子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。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这种快乐呢。
很多人都认为幼儿园又不学知识,就是让孩子玩,哪里玩都可以,为什么还要去幼儿园呢?其实,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。
幼儿园有它的特殊性,孩子还小,教学肯定不会以讲授知识为主,幼儿园会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,设计适合孩子年龄的课程,课程以游戏为主。
孩子在幼儿园首先学到的不是知识,而是习惯养成。
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。而好习惯的养成,幼儿园这几年是关键。
幼儿园会有针对性设计课程,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、记忆力,想象力,并且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、你倾听习惯、规则习惯、培养孩子秩序感,这些习惯都是孩子未来的软实力。
幼儿园教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。
如今的小孩在家里都是宝,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哪里舍得让孩子干点啥,孩子被各种爱包围,还没伸手就被家里人代劳了,但在幼儿园,孩子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,学会自己穿衣、进食、洗漱、如厕等。
幼儿园帮助孩子在自主的道路上缓缓前进,这是激发孩子学习愿望的必经之路。
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,孩子会学会解决问题和社交。
在家里只有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,而且所有人都让着孩子,遇到什么问题,家长也会第 一 时间帮助孩子解决,这也导致了孩子没有更多锻炼的机会。
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后,进入的头一个“小社会”。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,孩子会和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学习,在这个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,这是让孩子学会处理社交问题的好时机,老师会引导孩子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,帮孩子正确解决和他人的冲突,进而学会怎么和其他小朋友交往。
孩子在和同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,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、怎样保持友谊、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。而这一切都是家庭教育无法给予的。
不是幼儿园没用,也不是幼儿园学不到知识,只是我们常常重视文化课知识,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像习惯、品质等软实力。这些看似不重要的软实力却恰恰决定着孩子的未来。
如果家长不懂教育,不能给孩子提供专 业的成长环境,还不如把孩子送到幼儿园,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学会适应,养成好习惯。
诺奖获得者卡皮察也曾经告诉记者:自己一生里特别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幼儿园学到的。你还觉得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吗?
#头条创作挑战赛#
推荐阅读: